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奇葩證明“你媽是你媽”經報道后,引發全民吐槽民眾辦證難,各種雷人證明被曬出來了,“健在證明”,“女兒是女兒”,“人品證明”等等不一而足。。。。各類奇葩證明,正如李克強所言,無不都是不折不扣的“天大笑話”。
“健在證明”。一個大活人活著,還有什么好證明的呢?證明“女兒是女兒”,戶口簿上的血緣關系一目了然,還要怎么證明。還有一種危險的說法,那就是開具“奇葩證明”乃是嚴格按規章辦事,認為“你媽是你媽”遭哄笑的背后是法制觀念淡薄,且不說其他,單論此觀點就是與當前依法治國、簡政放權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。民事登記制度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制度之一,涉及個人的法律身份、出生、死亡、婚姻等重要信息。顯然,如果建立全國統一聯網的民事登記系統,地方與部門實現信息資源共享,很多證明完全可以在網上一鍵解決,不僅免去民眾折騰之苦,也極大減少了社會運行的成本。
奇葩證明泛濫成災,直觀來看是推卸責任,其背后實則是部門利益作祟,恰恰證明的是“權力部門化、部門利益化、利益行政化”這一體制頑疾。也正因此,而導致了我國民事登記制度嚴重滯后,信息化程度低。于是,本是相關辦事部門的核實等責任,或者部門之間信息聯網、信息互動、互相核實的責任,一概由辦事人和社會承擔。老百姓成了這一體制頑疾的最大受害者。
發表評論